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金融观察

硅谷银行事件引热议 专家: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


发布日期:2023-03-21

  在3月18日至19日举行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多位与会嘉宾热议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银行事件,探讨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应对举措。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增加,金融脆弱性加剧。面对不确定性增强的全球形势,我们如何应对挑战?多位专家认为,要严守风险底线,加强开放合作,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事件根源在于对新范式的适应性不足

  自硅谷银行3月8日发布融资公告,市场出现恐慌并进行集中挤兑起,仅仅两日,硅谷银行就宣布关闭,且风险迅速蔓延至其他美国区域性银行。3月12日,签名银行也宣布关闭,带动美股银行股崩塌式下跌,悲观情绪继而传导至欧洲市场,点燃了瑞信银行风波的导火索。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在伯尔尼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瑞银集团将收购陷入危机的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银行。

  “近期,美欧个别少数银行业机构暴露出的风险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在产生外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内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过去长期低利率环境使部分金融机构习惯于在利率低波动性环境下摆布资产负债,缺乏对利率短期、大幅波动的预期和敏感性。

  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张文才表示,银行资产负债的严重错配是引发危机的原因。“近期,硅谷银行等机构因流动性紧张关闭,造成银行业信任危机和挤兑风险,暴露了激进加息下银行资产负债的严重错配问题。”张文才说。

  “硅谷银行事件对市场情绪的冲击,将持续考验金融体系。”中国光大集团党委委员、中国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美国政府的快速干预未能有效缓解市场的焦虑情绪,全球市场恐慌情绪继续升温,创阶段性新高。

  “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银行事件都反映了我们可能面临结构性变革时期,金融系统运行背后的底层预设正在发生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全球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带来的金融市场调整过程,各国政府都在采取超常规的手段来应对结构性变化,使得金融风险保障有所提升,但是整个金融市场仍然处在一个脆弱敏感期。

  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居伟民认为,硅谷银行事件根源在于对新范式的适应性不足。他表示,全球宏观形势发生了范式转换,过去20年,低通胀、低利率、稳定增长的时代渐行渐远,高通胀、高利率、低增长成为新特征。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变化的多重冲击,部分金融业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美联储加息产生的外溢效应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去年的英国养老金抵押品危机、近期硅谷银行事件的发生,直接原因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其根源在于原有的业务模式对新范式的适应性明显不足。”居伟民认为,新范式的影响更加深远、范围更加广泛,需要我们重点关注、深入研究、系统应对。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全球变局,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应对经济金融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杨丽平表示,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筑牢防范金融市场脆弱性和全球不确定性的基础。二是改革创新,通过金融监管、科技、政策的改革创新,增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三是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四是发挥保险业风险治理职能。

  “最近硅谷银行事件发生,提示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变化中受到冲击。”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这提示我们要完善监管制度,严守风险底线。他表示,我国正在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将继续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共同防范化解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

  “在当前金融市场波动性显著上升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必须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高风险预见、预判和处置能力,以应对超预期事件的冲击。”王志恒表示。张文才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从制度、机制和手段上,提高风险识别、处置和应对能力。

  应对全球变局不仅在于巩固国内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还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球经济发展释放更多的红利。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耀斌表示,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面对全球变局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善于化危为机,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稳住底盘、畅通渠道、增强动力、提升活力。”他表示,要推进重点领域对外开放,以持续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完善和发展国际秩序规则,构建全球治理的新格局。

  “只有预期稳、市场稳、经济稳,金融市场才能更加活跃,金融风险才能得到控制,金融投资才能获得稳定的回报。”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我国始终强调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将不断提升,为全球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可能。